文件名称: | |||
索引号: | |||
公开目录: | 公开责任部门: | ||
发文日期: | 公开形式: | ||
生效日期 : | 有效期: |
为农民办实事现在已作为政府头号大事,如何把实事办好办实,则是政府执政能力、政府形象、政府公信力的充分体现。近年来,政府为农民办的实事越来越多,实施实事的力度越来越大,监督措施也越来越到位,农民得到的实惠看得见,摸得着。但是,在为农民办实事的过程中,仍然存在许多问题,以至于出现“实事难办”、“办事难实”的问题。
2011年邵阳市为农民办实事完成情况
1、农业生产水平提高。2011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25亩,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3973亩,安装频振杀虫灯覆盖面积3891亩,秸秆资源化处理利用3770亩,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。病险水库加固44座。
2、农民生活条件改善。2011年全市兴建集中供水工程164处,解决93214户困难群众371800人安全饮水问题。改造县乡公路352.2公里,建成乡镇到村水泥(沥青)路1034.2公里。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01个,建设农村书屋工程2458个。新建农村沼气池1。1667万户。建设农村清洁功臣示范村8个。改水542户,改厨面积2440 m2 ,改厕面积1640m2,改栏面积1478m2,改院面积7390m2,修建垃圾分类收集池32个;安装垃圾桶100多个。
3、农民生产技能提升。农民工和农村预备制培训45763人,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18200人,贫困农民帮扶培训1940人。
4、农村保障机制增强。农村低保人均补助65.44元,农村五保户人均补助1500元,新该扩建乡镇敬老院15所,完成危房改造14112户,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包人数达到95.4486万人,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率达到76%,100%的农村五保户在县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全免。
二、实事难办的原因
为农民办实事,直接受惠的是农民,有着民意约束,各级政府层层签定责任状,有着刚性的制度约束。但是,为农民办实事的操作过程中,仍然存在许多问题,甚至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。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。
1、项目计划过于理想化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、农村危房改造、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工程量大,施工时间长,特别是一些危房改造还涉及撤迁问题,但是项目主管部门在制定计划时过于理想化,目标定得太高,时间要求过紧。个别项目计划下达较迟,资金到位较晚。为了完成任务,在宣传发动没有到位的情况下,强行推动。
2、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。邵阳市是个农业大市,贫困人口多,需要为农民办的实事多。2010年开始财政实行省管县,市本级无法统筹调配为农民办实事的项目资金,由于本级财政困难,实在没有能力拿出较多的资金用于项目配套。病险水库加固、农村沼气池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许多项目,需要市县大量配套资金,资金问题非常突出。
3、实际常年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减少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,农村居民常居人口减少、人员素质偏低。邵阳市农村外出人口多,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,有些甚至举家外出,空巢现象严重。留守家里的也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,对实事项目在思想上和技术上接受慢。大部分空巢家庭认为投入资金告农村改厕、改圈、改厨、沼气池等项目建设没有必要,且老人、儿童使用起来还不如传统生活方式方面简单。
4、小农思想影响。在农村一些为农民办实事的公共项目建设上尤为突出。如病险水库加固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中,农民阻工现象时有发生,甚至有群体上访事件。主要表现为:一是占地漫天要价。水渠改道或水库改造需要占地,农民比照房屋撤迁要价。二是强行揽工。农民依照靠山吃山思想,当地工程一定要当地人承包或者做工。三是高价索赔。因为建筑材料要途经农民自筹资金修建的村道,为了高价索赔,也出现阻工现象。水库放水、库内养鱼等,补偿要价太高。
5、项目的后续管理滞后。现在为农民办实事的项目越来越多,普及率越来越广,如公路、水利、能源、清洁工程等项目维护、设备更新、技术指导任务重,资金要求高。但这些资金现在大部分都还没有列入计划。
如何把实事办实办好
为农民办实事是各级党委政府践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执政为民的“民心工程”。如何把为农民办的实事办好办实,思想上要把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坚持以人为本。把解决民生问题,维护好、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具体实施过程中,主要需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。
1、合理利用资金。各级各部门在制订为民办实事计划时,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,统筹安排好资金,对贫困地区、农业人口多的地区要实行资金倾斜,尽量不要资金配套,或者安排资金少配套。各地在实施实事项目时,要学会合理整合项目资金。如农村沼气池可以与生态家园项目、也可以与畜牧局的规模养殖、还可以与卫生局的该厕项目整合配套实施。
2、加强示范带动。现在实事项目遍地开花,各级政府投入资金多,计划实施的部门多,但示范带动作用并不大。大部分项目是农民被政府推着搞,或者是被政府强制搞,而不是农民自己争着抢着要搞。要改变现有局面,就必须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。集中项目、集中资金,建立几个为农民办实事的示范点,让农民感觉真正需要政府来办这些实事。
3、强化地方政府监管。各级地方政府是实施为民办实事的主体,大量的宣传发动、项目实施、矛盾协调等工作都需要基层干部去做。而大部分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是没有工作经费的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,特别是基层公务员要充分树立公仆意识,加强与农民群众勾通交流艺术的研究。同时还要对农民加强法律意识培养,真正办为农民办的事办好办实。